性侵害、舆论武器和黑暗森林
舆论,正义的工具,还是伤害与毁灭的武器。
性侵害是不可接受的行为,受害者的声音绝对值得被听到。对于许多受害者来说,公开自己的遭遇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,而且这不仅是为了自己寻求公正,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警惕,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。
但是…
舆论:帮助与伤害并存
舆论也像是一把双刃剑。正因为性侵事件中的事实难以确定或验证,这使得捏造、诽谤或受害妄想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滋生。比如,2023年6月7日,一名女子因看到一名大叔蹲着玩手机,便怀疑他偷拍了自己。尽管大叔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,应女子要求主动提供手机给女子进行检查,但女子并没有因此罢休,她将此事发布到了网络上,声称大叔犯了违法之事。
诬告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比性侵者更为恶劣。因为性侵者侵害的是个体的利益,而诬告者消耗的是公众的信任与同理心。这种行为可能会使真正的受害者的声音变得微弱,不再被人们信任。
网络暴力:不应该的审判
网络暴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应该的。我们都知道,仅凭有限的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即使是天才侦探福尔摩斯也很难窥见事情的真相。而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,大家却经常将自己置于道德的高地上,对加害者进行审判,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。
对于受害者来说,揭露自己的遭遇,寻求公众的支持和关注无疑是一种力量的体现。即使加害者真的犯了错误,他们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审判,而不是被网络上的匿名者无休止地指责和攻击。这种方式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,甚至导致无辜人的伤害。
寄希望于网络审判来让加害者“自食其果”并不明智。网络的风口浪尖转瞬即逝,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则是长久的。真正的正义并不是让加害者在网络上被公众辱骂,而是确保他们受到法律的公正审判。
无限制的权力与自由的双重边缘
罗翔老师曾经提到过无限制的自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。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:过度追求某一权利,却忽视了其潜在的风险,这种所谓的“自由”最终会反过来束缚我们自己。换句话说,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,也要关注整体的和谐与稳定。
以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为例,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,表面上看似拥有了无限制的自由,可以为所欲为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表面的自由将会导致社会陷入混乱与恐惧。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的安全,不敢放手去追求真正的幸福。在这种情况下,无序和不安全的社会环境反而会限制人们的发展,使得所谓的“自由”变得毫无意义。
不要人为制造黑暗森林
在考虑维护性侵犯受害者的利益时,我们必须审慎地权衡各种行动对整体社会的影响。确保受害者得到公正对待和保护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个体的权益。
诚然,受害者的利益至关重要,他们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。然而,我们也应该意识到,其他个体的利益同样重要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诬告行为不被追责,那么无辜者可能会背负不白之冤,名誉受损。继而人们可能会对网络上求助的人产生不信任,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,甚至可能遭受更严重的伤害。
正如在《三体》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则,这种形象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种社会中的人际关系,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戒备和猜忌。现在,尤其是在陌生人之间,交流变得越来越少,人们很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。在这种情况下,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如何确认对方是否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恶意的呢?
如果遇到善良的人,他们可能会选择保持更远的距离,以免引起对方的误会。他们甚至可能会采取一些主动的举动,如给手机摄像头加盖,以表示自己并无恶意。然而,如果遇到有恶意的人,他们可能会认为先发制人是更好的策略,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。
不要让黑暗森林降临在我们身边。
我们应该何去何从
我不知道。